兰界要有英雄
春兰展太多了,以往每年看兰展有着赶集看庙会的新鲜劲,从不缺席。可是多年下来,该看的都看过了,今年什么地方也不去,就和上海的一些兰友弄几十盆花,聊天喝茶抚琴喝酒,倒是很自在,与其说赏花不如说更多的是赏春,花开在春天里,开成什么都样是好的模样。
赏花还是要吊起人的窥视的欲望才好玩,养在深宫人未识。要是常常弄些老面孔看来看去的,那是走台,不如直接天上人间算了。上海一兰友晚上喝酒时说,昨开了三辆车,上海兰协首长带队,带了三十多盆花赶到浙江省春兰展,结果连个铜奖都没捞到,气得第二天一早直接开车回家。我疑惑,一般兰展,铜奖都是照顾的,送展的都要给点面子,再说了,就是上海这二个字也不是扯淡用的。这有二种可能,一是兰花展评委确实已成熟到只认花不认人的地步了,二是上海送展的花太普通,不能让人目瞪口呆,就象是走台陪衬的。
不过我们上海人需要宽心,你的花就算评得金奖,说不定一转手你卖掉了,那么这个金奖就算瞎子也能看见是别人的了,不是你的。这话题不能多扯,有影响兄弟省份感情嫌疑。
我瞎说,以后最好每年有个地方直接办个新花展,老花就别参展了,发奖全是现金,要惊心,这个可以学日本的世界兰展,大奔加几十万,直接可以实现养兰中国梦,这比扯淡什么兰文化都教育兰花爱好者,也比任何兰花大师点化众生加入养兰军团要有用。参观要收门票,好花风景独好你不能白看,越是要付出代价,越有人上瘾,这个叫真爱。兰花大师们登台评花,兰展上台的,除了地方官员一人外,其他都是兰花大师,这个设想是杭州兰家章熙先生提出,明显有点启蒙、点拨官场,为兰界争地盘的味道,不知今年杭州展演绎了没。请名人做兰花形象大使,要造势,这个是宜兴评壶大师张一成先生的观点。张一成大师还说,兰界要有英雄。我想兰界其实称得上人物的还是很多,不出英雄是正常态势,只有荒诞不经的生态才会开英雄之花,难道兰花界需要教化吗?不过张先生说的英雄,应该只是对兰界的状况抱有某种突破的期望言辞而已。
上海花赏会上,好友沈涛的琴声引起大家的围观,几位兰友和他切磋琴艺,沈君的琴艺没话可说的,这位14岁时就拜各路名家,走南闯北的高人,是80后。交谈中,他说了句,以后千万别当面夸他琴弹得好。他这句话这不是打自己的脸,是打我的脸,这么牛的琴人的话好像暗示我以后千万别以为养兰了不起,现在养兰就是谋生的一种手段,跟走街串巷摆地摊的本质上一样。打个比方,大家都在海边裸泳,大家都只不过戴了个“面比基尼”彼此不同而已。不过呢,我也不会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,兰界总有泰山在那里立着,也就是把兰玩到另外境界的,那就是穿了比基尼的,用句哲学的话,就是你在存在状态上玩了,那么恭喜哥们,可以挥金如土结交兰界各路好汉了。
收到京津冀兰友会王侯二位老哥寄来的蕙兰展邀请函,字写得漂亮,王兄跟我说是兰友中的书法家写的,燕赵之地、人杰地灵,这样一丝不苟的态度,想必他们的蕙兰展肯定圆满。很想去的,主要不是为了看花去,而是喜欢跟二位老哥聊天喝酒,可惜身体和俗事缠身一直定不了,所以昨天马上打电话去想跟王兄打招呼,见他电话中咳嗽厉害,知他为兰展费了心力,他还发了印上“翠羽丹霞”的红酒照给我:“等你来喝”。弄得我去不了的话又咽了回去,晚上睡不好,赶紧起来写上几句,也算帮他们兰展站站队。
能去捧个人场,去不了,有心捧个闲场。

上海赏花会

沈涛抚琴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