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人养兰,大多是文化人。文人把玩东西,总能品出一些哲理,所谓格物致知。养兰也能出智慧,有时看看古人写的东西,总感觉有所获。
这几天看了清人著的《岭海兰言》,颇为震惊,原来古法养兰极其讲究,古人对待兰花的态度,比我们要认真的多,也让我明白了,兰文化,并不是看玩的是什么兰种?而是看玩兰的人有没有文化。兰文化并不是江浙地区春蕙的专属。建兰,墨兰,在那时的岭南地区也是极其名贵的兰种。
这篇文章,是清代广东养兰人所著,文中观点都围绕着建兰,墨兰而谈,个人觉得对南方兰友很有帮助,我截取片段作为分享。
这一段讲,养兰花虽是普通事情,但是如果不懂兰性,怕浇水施肥不足,太过勤快,想急功近利,追求生长速度。或者对兰花爱答不理,太过懒惰,管理不到位,都养不好兰。
这一段讲,通风是养兰第一大事,虽然大家都知道,光照充足花会开的更漂亮,阴养则叶子更加油绿,但是如果环境不通风,阳养会晒死,阴养会烂死。
兰花管理,要阴阳平衡,如果太晒,会焦尖,轻则焦尖不蔓延,重叶整个叶子枯一大段。太阴湿,又会长黑斑,轻则不透叶背,重则卢头都黑了,卢头黑了,烂根,兰花元气大伤,没有个几年复不了壮,所以买兰花不能买到卢头有黑斑的病兰,难复壮。
春季连续阴雨天,兰花反而没事,就怕三天两头一晴一雨交替,兰花最容易出事。或连续阴天闷气,人都觉得难受,兰花也是。所以养兰要备风扇,遇到闷热天要人工通风。
这一段讲养兰保护好花苞积极重要,养叶一年看花几日。花苞要避雨,避水,早晨给阳光,晚上吸收露水,还要预防昆虫,施肥,天气不稳定,干湿不稳定,这样花剑自然壮,花瓣花朵整齐,才能开得好。否则,有再多花都没用。很多人养兰,对花苞不细心呵护,被虫吃都不理睬,肯定是不会有好开品的。
这一段很有意思,说广东韶关丹霞山和惠州罗浮山出的兰花最出名,其他山头出的也不错,其中以叶脚感叶尾垂的最漂亮。这时让我想到了“小瓜子”的叶姿,还说江浙的春兰蕙兰,叶子萎靡,杂乱无章,来到广东土地不宜,又养不开花,看着都讨厌,不管哪个地方的兰花,叶材接近广东草的,就越养越好,叶材不像广东草的,就越养越差,没用。这是妥妥的自家孩子自家夸[捂脸]没想到古人养兰就已经在排斥别的地方兰花了,看如今论坛,也是吵的热闹,真是太阳底下无新鲜事。
这一段说,花叶同理,凡是看叶材无法辨认花品高下的,那么看花也无法辨别高下,有点玩**看叶型的意思,还说到,花从4叶苗出要比3叶苗出的开得好,从新苗出的花苞要比老苗出的花苞开品好。天气好时出的花苞要比天气不好时出的花苞开品好,在养功好的人手里开品要比养功差的人手里开品好。说出了兰花开品弹性,影响因素居多,。现在很多人都是看到差的开品就直接否定一个品种,从不思考缘由,片面而果断。至于赏花还是赏叶,并没有定论,江南一带选兰,不看叶子美丑,只看瓣型,花箭高矮,是否素心,花朵多少都不计较,我们广东选兰,讲究花叶搭配,赏叶一年赏花一时,其中哪个重要,看个人喜欢,没必要争个对错。
这一段讲,兰以素为贵,那时候,非素花都上不了台面,所以粤兰老铭品里基本都是素心兰,如铁骨素,大凤素,仁化白,白墨素……
这一段讲,审美多样性,除了素心之外,其他花系,如果有特色,比如大出架,有格,小草大花,奇花等,只要在纵多兰里别开生面,物以稀为贵,也算是佳种。
这一段,讲兰花的可贵性,兰花虽然能结籽,但是人为不能传播,只能在深山奇林里孕育而生。而且普草结籽多,繁殖容易,佳品却结籽少不易得,真是不可思议。这是养兰人对兰花好花不易得,全靠大自然馈赠的情节,所以现在的人工科技兰为什么难登大雅之堂,受到排斥的原因。
这一段说,兰花的芦头,里头有胶浆,这是兰花的营养液,芦头越大越容易开花,芦头营养靠阳光,阴养卢头就小,所以不容易开花。花香也是芦头之气溢出来的,所以花在花盆里香,剪下来香味减半。晒太阳时,卢头之气释放,所以白天花香,晚上香气就淡。虽然这些说法不一定科学,但是真的有道理,这是古人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