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素材均未获授权,切勿转载!

兰以画现
“话说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” 五代十国天下大分,清香自远的兰花大放异彩。后蜀国宫廷画师黄荃、黄居寀父子尤善工笔花鸟,《宋绣黄荃花鸟图册》、黄居寀《花卉写生图册(传)》各有一幅兰花入画,为目前存世最早的兰花绘画艺术品。其工笔之细腻,纤毫毕现,将西南兰花早早呈现给世人。
黄居寀《花卉写生图册(传)》
兰以种分
公元1098年,沿长江兜兜转转一生的黄庭坚,来到四川宜宾。宜宾处天府之南,山川林立,气候温润,盛产各色兰花。其四周出产有春兰“天逸荷”、“大中华”,蕙兰“传奇”、“国荷”,建兰“八大名品”,莲瓣兰“金沙树菊”、“邛玦”,当然更少不了川产春剑“东方红”、“新津胭脂”。
宜宾兰花之丰富,饶是见过长江中下游各地兰花的黄庭坚,也情不自禁。宜宾为官三年,建幽芳亭一座,《书幽芳亭记》:“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,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”,第一次将我国兰属植物以品种划分。“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”,有川产春剑或建兰之嫌。到南宋我国经济文化中心开始移向东南,东部养春兰、蕙兰,南方蓄建兰、墨兰。
朱老总爱兰
1909年2月大年三十刚过,朱老总便辞别亲人从四川仪陇来到成都。约上来信相邀的同窗不及停歇,二人结伴从成都出发经乐山、宜宾、昭通到昆明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。为节约盘缠一路步行3000里,60多天山川漫漫,挡不住二人以武报国梦想。从阴冷寒冬的四川出发,进入云南昭通境内已是人间“四月天”。山花烂漫,路边高山密林的莲瓣兰摇曳着清白的花朵,幽香四溢闻而忘俗,让人一扫风餐露宿之疲惫,兰花也就此扎进朱老总心间。
朱老总故居
昆明安顿好后,朱老总开始养兰。1916年1月朱老总带兵驻扎泸州、宜宾一带,并将全家人接到身边安置,也不忘养上几盆兰花。1922年离开云南时,朱老总从军已13年,深悉云 、贵、川三地,共同成就后来长征 “四渡赤水”、 “飞夺泸定桥”一系列惊天地、泣鬼神的战役胜利。
随后朱老总开始征战南北,脚步踏遍我国所有产兰地(除台湾外),在血与火战斗岁月中,朱老总总是随手采集一两盆当地兰花种上,直到1934年长征。
50年代初,朱老总因肺炎来杭州修养,翻阅了大量兰花相关典籍,后来又结识杭州花圃的诸友仁。两位同样穷苦出身的资深兰友一见如故,总有聊不完的兰花话题。聊着聊着,那些姹紫嫣红的兰花身影总在眼前浮现,**老区越是那些战斗激烈的深山密林,越是藏着多姿多彩的兰花。朱老总坚信那些藏在深山无人识得兰花,终将造福当地百姓,成为百姓致富花。
在无锡两次会见沈渊如时,朱老总总是聊起云南、四川大山中的红花红舌,引得“江南兰王”也心驰神往。二人互赠22盆兰花,沈渊如将自己精心培育的一盆春兰素心,命名“德素”相送。 沈渊如所送兰花后来全部进入北京中山公园,时常见展出。
中山公园展出沈渊如所赠部分兰花
1955年已年届七旬的朱老总国事没有之前繁忙,便在中南海建起兰棚,重拾起间断20年的兰花。之后每到兰花产地一有空闲便亲自登山采集,在朱老总鼓励下,产地公园纷纷开设兰园。朱老总采到满意兰花,便将其大量扩种,分送全国各地兰园。为提高育兰技能,朱老总还将兰花相关的书籍油印分发到各个兰园。
朱老总油印分发的部分兰花书籍
各地兰花爱好者在逛公园、植物园时,如遇见专门兰园,不妨探究一番,说不定能找到几盆朱老总的兰花。
到1964年,10年时间不到,朱老总在中南海育有兰花6000余盆。
南兰北养
1959年3月9日--4月9日朱老总在上海期间,百忙之中两次赴张家花园,园主徐蒲蓀有意将全部兰花捐献,朱老总便联系北京中山公园出资收购。1959年冬诸涨富同女婿叶志庆一起,携带张家花园的98个品种600盆兰花进京, “南兰”正式北养。1960年3月朱老总亲自为中山公园题写“兰室”,4月6日-18日展出100多盆兰花,朱老总也将自己收集兰花参展引起轰动,12天吸引7万多人参观。
朱委员长一心想让兰花走进寻常百姓家,指示北京中山公园要多办兰展。1964年将自己精心收集的1001盆兰花送给北京中山公园,除1969年-1971年3年因中山公园改扩建闭园外, 1972年起北京中山公园坚持不间断兰展50多年,现在更是全年都有展出,春兰、蕙兰、建兰、寒兰、墨兰四季花香不断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