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在直播间听到一些关于“路”的争论,感觉很多新兰友对此还是有很多的疑惑。今天有点时间,就以自己这些年了解的情况粗略和兰友们分享一下,如有不妥的地方,欢迎大家(特别是老兰友)指正。
关于“路”,在兰花里:
一是指“马路”,这个分过草的兰友都清楚,简单地说就是指两株草之间比较宽的间隙,比较容易分苗,分后伤口也会很小;间隙太窄则不易分,分开后伤口也会比较大。
二是指一个品种的种源及流传的“路径”。简单的说就是这个品种由谁选育,然后又流传到第一人,第二人,第三人。。。。所谓的传承有序就是这个意思了。这在新种,新老种的兰花里是比较容易理清的。而传统老品种,因年代久远,期间又经历战争和动乱(出国再回国,毁灭到重生),再加上近些年科技的进入(完全打破兰花“传承有序”的发展模式,具体的下面详说),这个“路”就变得非常复杂,不易理清了。
现在主要有两种声音:1、什么这路那路的,一个品种就是一个品种;2、坚持“传承有序”,坚持“路数正宗”。其实在我看来,这两种声音都正确,不过是说法不同罢了。举例子说明:老上海梅,最早就叫上海梅,后来出了个新上海梅也就是仙绿梅,为了区别,就加了个“老”字,变成了“老上海梅”;而今科技发展,有了组培、自交、杂交。。。那些按“传承有序”“分苗发展”的兰人,就又加上“老种”二字,变成“老种老上海梅”,以便和科技出生的草加以区别。个人觉得这样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,可以接受。关键点是否老种,那就得看卖家的“传承有序”是否真的诚信以及买家对此的信任度了,当然其中还包括品种特征等一系列经验、知识、技术了。(这篇浅文只讨论“路”这个说法,这些高深的问题就不多作涉及了)。
上面说了第二种声音的正确性,再来说说第一种声音的正确性。确实一个品种就是一个品种,但前提是它得真的是一个品种。这句话有点拗口,解释一下,自然界中的兰花为什么会各种各样,千姿百态,梅、仙、荷、奇等等无奇不有?这是因为自然授粉(自交或窜种),同种类如春兰窜春兰,就会产生新的春兰;不同类如春兰窜豆瓣,就会兼具二者特征,如香豆瓣,或有指关节的豆瓣。人们按自已的审美喜好选出其中的优秀者带回家培育,以分苗发展的模式,使这些优秀的特征得以保留,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(分苗繁殖的兰花,其特征会和父母辈一致)。好了,回过来说科技,“组培”简单的说就是克隆,以这种方式生产的兰花,从技术层面来说其特征应和其克隆的株体保持一致,那么老上海梅经过组培产生的下一代也可以叫老上海梅,但却不能叫“老种老上海梅”。“自交”即同株花授粉或同品种授粉(如老上海梅交老上海梅),这种方式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异(有科学实验证明,不作阐述)。“杂交”很好理解,同兰种不同品种之间授粉或不同兰种之间授粉,类似自然窜种,但这种科技杂交有比较强的目的性,比如建兰瓣型花比较小,就会找一些瓣型花较大的兰种与之杂交,出来一些不伦不类,似是而非的东西,所以很多杂交兰没有灵性,没有韵味,就算它比传统品种更无限接近于瓣型学说,也没有自然草看着舒服。而自然窜种,则是无目的性的,且因各兰种生长分布区域不同,跨兰种窜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。从这一段讲的内容可以看出,老上海梅经过分苗繁殖还是老上海梅;经过组培繁殖也是老上海梅;它们之间用“老种”和“非老种”加以区别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概念。而自交、杂交产生的下一代就已经是新的品种了,不能再以“老上海梅”称之。这里面要注意一点,组培产生的下一代是与其组培的株体一致,那么自交、杂交后再组培的,就绝不是“老上海梅”了。
科技草里还有一个概念叫“籽播苗”,其实很简单,就是自交、杂交中的一个流程,或者叫阶段。自交、杂交后结成的兰荪成熟后,将其中的籽进行播撒。一个兰荪里面的籽会有千千万,所以自交、杂交一次产生的下一代是非常多的。通过这样比较,可以看出自交、杂交生产效率最高,成本如何,本人不了解,不作评述;组培因需要母株的组织进行克隆,其需要的技术和资金也比较大,生产效率也比较可观,但应高不过自交、杂交;传统的分苗繁殖,其生产效率,就算技术再好,一发三,一发四,甚至一发五,那也是远远赶不上科技草的发展速度的。
最后讲讲自已关于兰花中“路”数的看法。对于“传承”有序,且用分苗繁殖模式的卖家,在拍品上打上“老种”二字,或是源产地前缀,如长兴老上海梅,个人是接受的,但建议最好在拍品说明里写清楚“传承路径”,至少将上家或引自何处交待一下,我自已的拍品基本都坚持如此,这样买家可以一目了然,减少疑惑和误会。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卖家的诚信问题和买家的信任问题,这个就看每个人的做法和看法了,无法一概而论。而科技草最好也能标明组培或杂交,这个估计比较难,原因大家都懂,就不多说了。至于价格问题,我觉得就交给市场来决定吧,有的人对老品种有执念,就喜欢“传承有序”的“老种”,而有的兰友不在乎这些,只要品种对路就好,不一而足。但前提是一定要对“传统老品种”、“老种”、科技、组培、自交、杂交。。。这些概念有一定的理解,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。
好了,讲了这么多,班门弄斧了,讲得不对的地方,望指正。
